一、 化驗室危險性的種類
1、 火災爆炸危險性
化驗室發生火災的危險帶有普遍性,這是因為分析化學實驗室中經常使用易燃易炸物品。高溫高壓容器(滅菌鍋),減壓系統(真空干燥、蒸餾等),如果處理不當,操作失靈,再遇上高溫、明火、撞擊、容器破裂或沒有遵守安全防止要求,往往釀成火災爆炸事故,輕則造成人身傷害、儀器設備破損、重則造成多人傷亡、房屋破壞。
2、有毒氣體危害性
在分析實驗中經常要用到各種有機溶劑,不僅易燃易爆而且有毒。在有些實驗中的化學反應也產生有毒氣體。如不注意都有引起中毒的可能性。
3、 觸電危險性
分析實驗室離不開電器設備,分析人員應懂得如何防止觸電事故或由于使用非防爆電器產生電火花引起的爆炸事故。
4、 機械傷害危險性
分析經常用到玻璃器皿,用玻璃管連接膠管等操作。操作者疏忽大意或思想不集中造成皮膚與手指創傷、割傷也常有發生。
5、 放射性危險
從事放射性物質分析及X光衍射分析的人員很可能受到放射性物質及X射線的傷害,必須認真防護,避免放射性物質侵入和污染人體。
二、防火與防爆
物質起火的三個條件是物質本身的可燃性,氧的供給和燃燒的起始溫度,一切可燃物的溫度處于著火點以下時即使供給氧也不會燃燒,因此控制可燃物的溫度是防止起火的關鍵。
1. 實驗室常見的易燃易爆物:
① 易燃液體:如苯、甲苯、甲醇、乙醇、石油醚、丙酮等。 ② 燃燒爆炸性固體:鉀、鈉等輕金屬。
③ 強氧化劑:硝酸銨、硝酸鉀、高氯酸、過氧化鈉、過氧化氫、過氧化二苯甲酰等。
④ 可燃氣體:一些可燃氣體與空氣或氧氣混合,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爆炸。
2. 起火和起爆的預防措施
根據化驗室起火和爆炸的起因可采取以下針對性的預防措施:
① 預防加熱起火。
② 預防化學反應熱起火和起爆。
③ 預防容器內外壓力差引起的爆炸。
3. 實驗室滅火
滅火的原則:移去或隔絕燃料的來源,隔絕空氣(氧),降低溫度,對不同物質引起的火災采取不同的撲救方法。
① 實驗室滅火的緊急措施:
防止火勢蔓延,首先切斷電源、熄滅所有加熱設備,快速移去附近的可燃物,關閉通風裝置,減少空氣流通。
立即撲滅火焰,設法隔斷空氣,使溫度下降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
火勢較大時可用滅火器撲救。
② 滅火注意事項:
a、用水滅火注意事項:能與水發生猛烈作用的物質失火時,不能用水滅火;比水輕、不溶于水的易燃與可燃液體或溶于水或稍溶于水的易燃物與可燃液體失火時,禁止用水撲救;不溶于水、比重大于水的易燃與可燃液體失火時,可用水撲滅。
b、電氣設備及電線著火時,首先用四氯化碳滅火器滅火,電源切斷后才能用水撲救。
c、回流加熱時,如因冷凝效果不好,易燃蒸氣在冷凝器頂端著火,應先切斷加熱源,再行撲救。
d、撲滅產生有毒蒸氣的火情時,要特別注意防毒。
三、防止燒傷、割傷、腐蝕和燙傷
實驗室中的燒傷,主要是由于接觸到高溫物質和腐蝕性化學物
質以及由火焰、爆炸、電及放射性物質所引起的燒傷。
1、 化學燒傷
化學燒傷是由于操作者的皮膚觸及到腐蝕性化學試劑所致。這些試劑包括:強酸類、強堿類、氧化劑和某些單質等。
預防措施:取用危險藥品及強酸、強堿和氨水時,必須帶橡皮手套和防護眼睛;酸類滴到身上,應立即用水沖洗;稀釋濃硫酸時必須在耐熱容器中進行,在不斷攪拌下將濃酸倒入水中;在溶解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等能產生大量熱的物質時,也必須在耐熱容器中進行;如需將濃硫酸用堿液中和,則必須先稀釋后中和。
2、 燙傷和燒傷
燙傷是操作者身體直接觸及火焰及高溫、過冷的物品所致。
3、 割傷的防護與處理
安裝能發生破裂的玻璃儀器時,要用布片包裹;往玻璃管上套橡皮管時,最好用水或甘油浸濕橡皮管內口,慢慢轉動玻璃管;容器內裝有0.5L以上溶液時,應托扶瓶底移取。
四、 化驗室常見的化學毒物及中毒的預防和急救
化驗室中引起的中毒一般有急性和慢性中毒兩種。
1、 有毒氣體
一氧化碳、氯氣、硫化氫等有毒氣體會引起中毒,一旦發生應立即離開現場、呼吸新鮮空氣或吸氧,嚴重者進行人工呼吸并送醫院急救。
2、酸類
硫酸、硝酸和鹽酸這三種酸是化驗室最常用的強酸。受到三酸蒸氣刺激可引起急性炎癥。受到三酸傷害時,應立即用大量水沖洗,然后用2%的小蘇打水沖洗患部。
3、 堿類
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的水溶液有強烈腐蝕性。皮膚受到傷害時,迅速用大量水沖洗,再用2%稀醋酸或2%硼酸充分洗滌傷處。
4、 有機化合物
有機化合物的種類很多,幾乎都有毒性,只是毒性大小不同。因此在使用時必須對其性質詳細了解,根據不同情況采取安全防護措施。
5、 預防中毒的措施
為避免中毒、最根本的一條是,一切實驗室工作都應遵守規章制度,切記操作中的注意事項。
五、一般急救規則
1. 燒傷的急救
(1)試管加熱,不能使試管口對著自己或別人。普通輕度燒傷,可擦用清涼乳劑于創傷處,并包扎好;略重的燒傷可視燒傷情況立即送醫院處理;遇有休克的傷員應立即通知醫院前來搶救、處理。燙傷不用冷水洗,未破皮涂黃色的苦味酸溶液或燙傷膏;皮破用紫藥水或10%KMnO4溶液,嚴重者應立即送醫院治療。
(2)化學燒傷時,應迅速解脫-衣服,首先清除殘存在皮膚上的化學藥品,用水多次沖洗,同時視燒傷情況送醫院救治或通知醫院前來救治。濃硫酸濺到皮膚上,不能用水沖水,應先用干抹布把濃硫酸擦掉,若為其他酸液灼傷,先用大量的水洗,再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洗;若為堿液灼傷,先大量水沖洗,則再用質量分數為1%的醋酸洗,最后都用水沖洗,再涂上藥品凡士林。被溴液灼傷時,傷處立刻用石油醚或甘油清洗,再用質量分數為2%的硫代硫酸鈉溶液洗,然后用蘸有油的棉花擦,再敷以油膏。
(3)酸液或堿液濺入眼中應立即用大量水沖洗。若為酸液,再用質量分數為1%的碳酸氫鈉溶液沖洗。若為堿液,則再用質量分數為1%的硼酸溶液沖洗,最后用水洗。重傷者經初步處理后,立即送醫院。溴液濺入眼中按酸液濺入眼中事故作急救處理后,立即送醫院。
2. 創傷的急救
小的創傷可用消毒鑷子或消毒紗布把傷口清洗干凈,并用3.5%的碘酒涂在傷口周圍,包起來。若出血較多時,可用壓迫法止血,同時處理好傷口,撲上止血消炎粉等藥,較緊包扎起來即可。
割傷是實驗中最常見的事故之一。為了避免割傷應注意以下幾點:玻璃管(棒)切斷時不能用力過猛,以防破碎。截斷后斷面鋒利,應進行熔光;清掃桌面上碎玻管(棒)及毛細管時,要仔細小心;將玻璃管(棒)或溫度計插入塞子或橡皮管中時,應先檢查塞孔大小是否合適;并將玻璃管(棒)或溫度計上沾點水或用甘油潤滑,再用布裹住后逐漸旋轉插入;拿玻璃管的手應靠近塞子,否則易使玻璃管折斷,從而引起嚴重割傷。發生割傷事故要及時處理,取出傷口內的玻璃渣,用水洗凈傷口,涂以碘酒或紅汞藥水,或用創可貼貼緊,嚴重者要送醫院治療。
較大的創傷或者動脈、靜脈出血,甚至骨折時,應立即用急救繃帶在傷口出血部上方扎緊止血,用消毒紗布蓋住傷口,立即送醫務室或醫院救治。但止血時間長時,應注意每隔1-2小時適當放松一次,以免肢體缺血壞死。
3. 中毒的急救
對中毒者的急救主要在于把患者送往醫院或醫生到達之前,盡快將患者從中毒物質區域中移出,并盡量弄清致毒物質,以便協助醫生排除中毒者體內毒物。毒物誤入口中,用5~10ml稀硫酸銅加一杯溫開水,內服后用手指伸入咽部,促使嘔吐,吐出毒物,立即送醫院。如遇中毒者呼吸停止,心臟停跳時,應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心臟按摩,直至醫生到達或送到醫院為止。
4. 觸電的急救
有人觸電時應立即切斷電源或設法使觸電人脫離電源;患者呼吸停止或心臟停跳時應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或心臟按摩。特別注意,在出現假死現象時,千萬不能放棄搶救,應盡快送往醫院救治。
5.火災的急救
實驗室如發生火災,應根據起火的原因進行針對性滅火。小火用濕布,砂子覆蓋即可滅火;大火可使用泡沫滅火器,但電器引起的火災,不能用水或CO2滅火器,只能使用四氯化碳滅火器,以免觸電;汽油、乙醚等有機溶劑著火時,用砂土撲滅,此時絕對不能用水,否則反而會擴大燃燒面;衣服著火,切勿驚慌亂跑,趕快脫下衣服,或就地躺下滾動,或用濕衣服在身上抽打滅火。
六、水電使用注意
電器設備和線路、插頭插座應經常檢查,保持完好狀態,發現可能引起火花、短路、發熱和絕緣破損、老化等情況必須通知電工進行修理。滅菌鍋、烘箱等設備應做到人走電斷。
實驗室消防有哪些注意事項? - 答疑解惑 - 恒溫恒濕,實驗室設計,實驗室規劃,實驗室建設方案,_上海盈藍環境科技有限公司